close

現在衛生署追塑化劑源頭追得很緊,固然要把這些毒源一網打盡,但我們想想:有毒塑化劑添加入食品之中,已經超過十幾二十個年頭,這些塑化劑賣出去以後,不是業者自己不喝飲料就可以罷事的,因為難保這些業者不會在其他食品中吃到自己賣出去的塑化劑,我想他們也知道危害很大,不至於那麼蠢笨。

到底是什麼原因壞了這中間的良性結構:就是我們花了錢,應該要吃到好東西的這種保障;我想分兩點來討論。

一、第一個當然就是『成本』:

在激烈的同業競爭之下,發現對手能用更便宜的價格來販賣同質性的商品,當然某些不肖業者會無所不用其極來降低成本。

在這種削價競爭的環境下,業者不立即在成本上做反擊,可能馬上面臨倒閉的危機。

試想:早餐店一杯15元的『橘子汁』,別人用橘子汽水來代替,我還傻傻用現打的原汁一杯賣50元,又慢又貴,誰買?

當大家全都換成橘子汽水後,又有業者可以賣到一杯12元、10元,『聰明的』老闆們不是減量就一定會找更便宜的原料來做;而工業級的原料一定硬是比食品級的原料便宜很多,不做就現在餓死,做了只要沒出包,還有可能賺大錢呢!

二、賣相:

之前大家都知道金針菇事件。

傳統市場上的金針菇又黃又豔,看起來真的很可口,其實這是用硫化物燻出來的,會引發氣喘及其他的疾病;真正的金針菇絕不是那種顏色,而是又灰又乾,看了就引不起購買慾。

我自己也曾經吃過媽媽做的草莓果醬,口味差不多,但草莓分成一顆一顆的,沒有『醬、或是果凍』的感覺,顏色也很淡,乍看之下還很像痰,我要克服『心理障礙』才吃的下去,更不用說到要賣!

所以才要添加『食用色素』及其他原料。

話說回來,我們都要又便宜、又多、又好看還要送禮自用兩相宜的東西,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是不是該有部分的責任該落在消費者身上?

當然加入違法、危害的添加物一定是錯誤的,我想表達的重點不是讓這些違法之徒合理化,而是:售價與品質的良性結構,是必須同時建立在『業者的良知』與『消費者的認知』上,消費鍊才能健全,最終就是『業者能賺到錢、我們也吃的健康』。

雖說消費者只能在『透明的價位』上去做比較,但我想只要運用一下智慧就能明白成本跟售價之間的道理;另外,消費者也必須多增進一些生活上的常識,例如有些東西『少吃無害、多吃無益』,那就不用再多傷荷包了!

這真的很不簡單,現在開始努力可能還要再個10年,我們的『民風』才能改變!

總之,正常吃睡、多學、多動,讓自己的腦袋與體格同時增長,如此就能保障自己的權益與健康。

艾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艾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