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琴大家普萊亞(Murray Perahia)十九日在台灣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因為接受他指導的黃海倫、辛幸純、廖皎含這三位台灣鋼琴家,都已經是學院中教授級的音樂家了。為了親眼目睹這場盛會,國家音樂廳現場湧入將近一千名觀眾。


 首先上場的是目前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擔任教授的黃海倫,她演奏貝多芬第32號奏鳴曲。普萊亞給黃海倫的建議是,「不要急、不要趕,每一個句子要講完才接著說下一個句子。」


 普萊亞是第一位獲得里茲鋼琴大賽的美國人,曾接受鋼琴大師霍洛維茲的指導,多次獲得葛萊美獎,享譽國際。而三位台灣鋼琴家也都是老師級的演奏家,除了黃海倫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廖皎含是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辛幸純則為交大音樂研究所教授。


 普萊亞的教法自由充滿創意,他先讓三位鋼琴家將完整的樂章彈完,自己再用剝洋蔥的方式一句一句拆解,展現語氣、句法、音色到力度的呈現。普萊亞在音樂演奏的概念上,不斷強調,「需要更多顏色,更多情緒,句子要更清楚」,偶爾還會突擊提問,引來哄堂大笑,卻發人深省。普萊亞只作部分示範,但他的琴音高貴且穿透力十足,色彩層次分明,充滿靈氣。


 黃海倫演奏貝多芬第32號奏鳴曲時,普萊亞時而低頭沉思,時而跟著強烈的節奏搖頭晃腦。他對黃海倫說,不要急、不要趕,每一個句子要講完才接著說下一個句子,「就算情緒再怎麼澎湃,也要把段落感做足,慢慢情緒層層堆疊上去」。雖然「教」的是貝多芬,普萊亞卻以莫札特奏鳴曲K331第一樂章來示範音樂上語氣的轉換。


 普萊亞生於一九四七年,四歲開始學琴,十七歲進入曼尼斯音樂學院,一九七二年以壓倒性的成績贏得里茲鋼琴大賽,之後因錄下莫札特廿七首鋼琴協奏曲及貝多芬協奏曲全集而聲名大噪。


 普萊亞一九九二年右手拇指遭紙片割傷,因組織惡化發炎不得不隱退。這段期間他苦心鑽研巴哈,甚至參與巴哈樂譜的校訂工作。九○年代末復出時,他錄下巴哈英國組曲等作品,之後錄製蕭邦練習曲全集,均獲葛萊美獎,二○一○年錄下高難度的布拉姆斯變奏曲。


 在戲劇性的貝多芬奏鳴曲之後,廖皎含帶來充滿哲思的舒伯特第十八號奏鳴曲。普萊亞稱讚廖皎含的演出充滿感性,但他也說,「舒伯特的音樂不是只有感性,而是有很多動感及色彩。」


 他要廖皎含形容樂曲的感覺。廖皎含回答,這是一段非常純淨的音樂,感覺像在空中漂浮。普萊亞於是要她清楚地把森林、夜空等意象是什麼說出來,要將畫面清楚地轉化成音樂。而在沉重樂段過後的一段輕鬆樂句,普萊亞提醒她:「不要弄得像德布西,這是舒伯特。」全場發出會心一笑。


 接著辛幸純帶來熱情的舒曼幻想曲,大量的快速音群營造狂亂迷離的效果,現場氣氛頓時熱起來。普萊亞告訴辛幸純,即使是很自由的感覺,也要維持住節奏感及韻律感,並反問辛幸純,樂曲中的某個下行音階代表什麼意思。辛幸純愣了一下,普萊亞說:「我認為這句代表舒曼的太太克拉拉。」普萊亞卻又補了一句:「其實我也不確定,但我認為是。」全場大笑。他的目的是要演奏家發揮想像力,用心體會作曲家的思想。


 普萊亞今晚將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巴哈法國組曲、貝多芬奏鳴曲以及布拉姆斯、舒曼、蕭邦等浪漫小品。


C00A201Y.jpg  

(2011/10/20)

美國鋼琴大家普萊亞十九日在台灣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因為接受他指導的黃海倫、辛幸純、廖皎含這三位台灣鋼琴家,都已經是學院中教授級的音樂家了。為了親眼目睹這場盛會,國家音樂廳現場湧入將近一千名觀眾。

普萊亞舉行大師講座,教導黃海倫、辛幸純、廖皎含等三位台灣鋼琴家。(邱祖胤攝)


文章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10200049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艾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