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介紹(二)
上一篇提到用『全音、半音』的方式來描述音程,雖然已經很精確,但總覺得太機械化,不夠『有血有肉』,於是用『度』來作為另一個衡量音程的單位。
我利用下表來說明甚麼是『度』:
定義:計算兩個音之間音程的度數,端視這兩個音之間的『音名數目』,且包含起始音也要算在內。
例如:
『C到C是一度』、『C到D是二度』、『C到E是三度』、…、『C到B是七度』因為之中經過了『C、D、E、F、G、A、B』七個音名;那『E到A』是幾度?如果你計算無誤,應該是『四度』,其餘依此類推。
再來我們看下一個例子:
用剛剛的定義來看,以上全部都是四度沒錯,但回想一下,用『音程介紹(一)』的『全音、半音』方式來計算(左右手記得要用上阿!),好像有一組出了點問題耶,你發現了嗎?
對啦!就是只有『F到B』這組有『三個全音』,其餘的都是『兩個全音+一個半音』。
看來只好祭出其他手段了…:用度數的『形容詞』來補述!
不過…幹嘛要搞得這麼麻煩阿?全部用『全音、半音』來表示音程不就搞定啦!!
我舉個例子先:
現在在我面前有兩個小朋友,我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所以無法很準確的叫到誰。如果我用學號去叫,例如『9527你過來』,一定就是叫到對的那個人,但有點冷冰冰,半音的概念就相當於此;如果我可以換個說法:那個『左邊的』小朋友、『高的』小朋友、『胖的』小朋友…,這樣我也能很清楚的指稱到我要叫的那個人,而且生動多了。『音程的形容詞』目的就在此。
(不過你要用『帥的』小朋友,大概會失效吧!現在小朋友每個都覺得自己帥阿…XD)
接下來介紹音程的形容詞,可能會有點難以理解,不過多看幾次就會習慣啦!
音程的:
一度、四度、五度、八度,為完全音程(Perfect Interval),而
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則是屬於大、小音程,詳情請見下表:
『完全音程』多一個半音即為『增音程』、少一個半音即為『減音程』;多兩個半音即為『倍增音程』、少兩個半音即為『倍減音程』;
而『大音程』多一個半音即為『增音程』、少一個半音即為『小音程』;多兩個半音即為『倍增音程』、少兩個半音即為『減音程』
這樣,補足了只用『度』來描述音程的不足。
因此,加上形容詞後,最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像下面這張圖:
回過頭來看看剛的『F到B』完整的音程說法,完全四度音程都是『兩個全音+一個半音』,於是這邊的『F到B』就要稱作『增四度音程』了!
以下是精心設計的例子:
還有更多、更複雜的例子留待各位自己去發現、探討。(註:減一度不可能發生)
*剛開始練習音程的算法,速度會很慢,這是正常的不要氣餒;常常想、多練習,等抓到方法後一定會快上很多!
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