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楊德宜/桃園縣報導/聯合報 |
藻礁是桃園沿海特有生態地形,存在超過二千年;觀音鄉大堀溪文化協會理事長潘忠政說,桃園沿海藻礁範圍原長達廿七公里,但是遭工業廢水破壞殆盡,目前只剩「觀新藻礁」是活的,約僅四點五公里。
針對環保人士質疑「黑海」破壞桃園縣珍貴藻礁生態,桃園縣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藻礁生長的範圍在突堤南方,「黑海」疑似汙染源的工廠設在突堤北方,排廢水是往北流動,不會破壞藻礁。
「藻礁珍貴性不輸珊瑚礁」,潘忠政說,珊瑚礁是動物造礁,生成較快,藻礁是植物造礁,吸收海水中鈣質,生成比珊瑚礁更難,一年才長零點一公分。
潘忠政說,藻礁是多孔隙環境,讓底棲動物生存,吸引小魚過來,大魚也來吃小魚,水鳥為覓食也會棲息,食物鏈形成自然生態,大魚產卵後,幼魚在藻礁的孔隙生存,形塑漁場生活;如果藻礁毀了,漁場也毀了。
他指出,以前桃園縣竹圍漁港到永安漁港海岸都是藻礁,但自大園工業區、觀音工業區設立,藻礁被工業汙水破壞得差不多,大堀溪以北至竹圍漁港的藻礁全死光,剩下不到五公里。
潘忠政表示,他觀察過,原本死掉的藻礁在過年期間會「死而復活」,出現小牡蠣;但一放完年假,又恢復死寂,「因為過年期間工廠休息,不會排廢水,過完年一上工,又開始排廢水」。 |
搜尋,『藻礁』圖片
全站熱搜